信息详情 首页 > 信息详情

归有光文学观研究文献综述(赵迎迎)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5日]

 

归有光文学观研究文献综述

 昆山开发区震川小学  赵迎迎


摘 要:归有光的文学观在当时和对后世也都有较大的影响,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和研究。国内对归有光文学观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对归有光文学观内容的评述;对归有光文学观渊源的论述;归有光文学观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归有光文学观与其他学者文学观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归有光;文学观;文献综述

 

归有光字熙甫,号项脊生,人称震川先生。他一生著作繁富,涉及经史子集各部,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归有光同时也是一个文论家,他的文学观在当时和对后世也都有较大的影响,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和研究。本文旨在梳理综述1992到2012二十年时间范围内国内对归有光文学观的研究。国内对归有光文学观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对归有光文学观内容的评述;对归有光文学观渊源的论述、归有光文学观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归有光文学观与其他学者文学观的比较研究。

 

一、对归有光文学观内容的总结与评价

归有光的文学观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体系,多是以只言片语的形式散见于其各部著作之中,这为研究其文学观增加了一定难度,但是学者们对其观点进行了悉心的梳理归纳。

在这个方面,研究者通读归有光的各部著作,将体现其文学观的只言片语摘录出来,然后进行整合归纳,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其文学观的内容,并作出评价,判其得失。归有光的文学观大致被归纳成四点或者五点。

如刘鸿达《归有光文论思想述评》中,将归有光文学思想归纳成以下四点:“一、文道合一观;二、文以致用观;三、自然本色观;四、朴质淡雅观。” [1]并且,研究者对归有光的文学观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认为归有光的文论思想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强烈的改革精神,且其陈言中不乏新意。贝京《归有光文学观研究》对归有光文学观的五个方面:“一、本体论——文者,道之所形也。二、创作论——为文必在养气。三、目的论——文章不足关世教,虽工无益也。四、审美论——文以变为工,其于道奈何哉!五、修辞论”[2],作了自己的全面论述,并指出他和七子派文学观念的异同。和刘鸿达不同的是,贝京认为归有光的文学观没有太多创新。在此,笔者认为研究者们对归有光文学观的归纳,表达形式上不同,但是实质基本是一致的。

归有光的文学观涉及面较广,也有的研究者只选取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进行论述。归有光的散文成就较高,被誉为“明文第一”,所以这方面的研究者们大多围绕归有光的散文论述了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文学观。

如吴永萍《归有光的“至情论”及其散文创作》主要论述了归有光所提出的“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是天下之至情”的“至情论”[3]。研究者认为,其“至情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创精神,在此,笔者同意其说法,“至情论”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戏剧创作理论,而归有光将其应用在散文创作中,有其独创精神。还有李家骧的《归有光的散文理论》具体论述了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文学观。研究者认为“归有光的散文理论论述了文章的起源、特性和功用,地位和价值,创作的独创性,作者的修养等问题” [4],这些主张对明清散文的进一步发展都有过良好影响。综上,笔者认为研究者们对归有光散文方面的文学观评价还是很高的,也正是因此,归有光的散文才会脱颖而出,成为文坛一颗闪亮的明珠。

 

二、对归有光文学观渊源的论述

文学观的形成与众多因素息息相关,他所处时代的思想潮流,他的性格与经历,他的生活成长环境等等,都潜移默化影响着观点的产生与成熟。归有光文学观的渊源,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一、儒道佛渊源;二、史学渊源;三、与经学、心学的关系。

(一)归有光文学观的儒道佛渊源

明朝是一个程朱理学观念官学化的时代。 作为明中期最为杰出的文学家之一的归有光,其思想态势呈现出了儒家、道家、佛家的融合状态,这些也必然会反映到他的文学观中。有的研究者总体论述了其受儒道佛的影响,也有研究者只选取了三者之一来论述。

李雅兰的《归有光之文学思想态势》指出归有光的文学观“陈言中不乏新意”[5],与传统不同,其文学观表现出了开明的一面。李雅兰深入探究了归有光文学观创新性的原因,认为这是受当时的王阳明心学思潮,归有光自己的个性经历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而这些所反映出来的就是:他的思想不仅是继承了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还呈现出了融合道家、佛家的态势。张文君《归有光文学创作心态探析》[6]与李雅兰的观点也一致。高春花《归有光散文与庄子关系谈》 则着重谈了归有光对《庄子》道家思想的接纳和发展,主要从“齐物;命、数、性;才与不才;无为而治”[7]四方面来阐述,更为具体和详细。

(二)归有光文学观的史学渊源

文学复古运动的兴起使得明代中叶的文坛出现了言必秦汉的风气,文学作品模仿《史记》、

《汉书》已经成为一种风尚和大潮流。所以有的研究者认为,归有光生当其时,其文学观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而且归有光一生评点《史记》达数十次之多,堪称明代最为推崇《史记》的文人之一,所以其文学观必然也从《史记》中受益良多。

朱志先《明代“〈史〉〈汉〉〈风〉”与归有光著述探析》[8]认为归有光的著述所体现出来的文学观表现着与《史记》、《汉书》的紧密联系。贝京的《归有光〈史记〉评点研究》也全面研究了归有光与《史记》的关系,“从而窥探出其文学观念、学术眼光等与《史记》的联系所在”[9]。两人的观点不谋而合。

(三)归有光文学观与经学、心学的关系

对于归有光文学观的渊源,学界多从儒道佛思想、史学的影响等角度加以考察, 而明代中后期文人的经学思想对归有光文学观的作用也有研究者予以了关注。

如吴正岚《归有光的文学思想与欧阳修经学的关系》[10]指出,欧阳修的经学是归有光的文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支撑。吴正岚认为,欧阳修本于人情、“六经非一世之书”的经学和文学主张正是归有光文学理论的源头所在。他强调文学个性,主张文学表现仁民爱物之情,推崇文学的真诚自然,而这些正渊源于欧阳修。而黄湘金《归有光与心学关系初探》[11]更从心学角度对归有光的文学观加以论述。他认为,归有光的文论中某些部分也从心学中汲取了营养。

综上,可以看出,归有光的文学观受众家思想的影响,渊源丰富而深厚,而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全面而透彻。

 

三、归有光文学观对后世的影响

归有光的文学观不仅在古代,而且在现当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对桐城派的影响;二、影响了现代文人汪曾祺的文学创作。

(一)归有光文学观对桐城派的影响

归有光和桐城派之间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关系,桐城派文人越过历史上诸多流派和名家, 从明代众多散文家中选择了归有光作为远祖,可见归有光对其影响之深。

如,鲍红《归有光与桐城派的渊源关系》[12]认为桐城派文论体系的建立是受到了归有光的文道合一观和文以致用观一定的启发和影响。金云琴《论归有光古文思想对桐城派的影响》[13]也认为正是归有光的文学观使得桐城派文人领悟到了古文的传统精神,并确立了古文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发展的道路。综上,桐城派对归有光的推崇是有目共睹的,他对桐城派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归有光文学观在现当代的影响

(二)现代文人汪曾祺的创作明显受到归有光文学观的影响,汪曾祺本人也曾表示过推崇归有光,研究者在这方面的论述较为具体。

如,谢雪花《归有光对汪曾祺的影响》认为汪曾祺的创作在“文化品格单纯化、服务于‘今世’的现实意义、‘常有隐于民间’、真诚朴素的艺术美”[14]等四个方面受到传统文人归有光显明的影响,笔者也认为这四个方面正是归有光文学观在创作中的完美体现。夏元明的《汪曾祺与归有光》也认为汪曾祺作品受归有光的影响很大,“其小说的浓厚人情味、 朴素白描的语言和自然的结构,尤其是“闲中着色”的笔法”[15],都与归有光的散文理论存在联系。其实笔者认为细细赏味两位不同时代文人的散文创作,的确能感受到某种跨越时空的联系,这两位文人的作品给读者们带来的精神享受是相同的。

 

四、 归有光文学观与其他学者文学观的比较研究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 所以想全面认识归有光的文学观,将他与别的古文学家进行比较,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归有光文学观与其他学者文学观的比较研究主要分成两部分:一、与国外古文学家的比较;二、与同时代文人的比较。

(一)与国外古文学家的比较

文基连《朝鲜古文家金泽荣与归有光的比较研究》认为“归有光的古文理论对朝鲜古文学家金泽荣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16]。研究者着重探讨了金泽荣古文与归有光的渊源关系,并通过比较金泽荣与归有光的古文主张来考察归有光对金泽荣的影响。主要比较以下两个方面:一、文道与文质的关系问题;二、宗秦汉与宗唐宋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比较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归有光的文学观,文学艺术是无国界的是相通的,归有光的影响延伸到外族友人那里,充分说明了这点。

(二)与同时代文人的比较

研究者将归有光与其同时代文人唐顺之进行了比较研究。唐顺之不仅是归有光的同时代人,其更与王慎中、归有光合称嘉靖三大家,故笔者认为这样的比较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张鹏《归有光与唐顺之比较研究》,研究者在归有光与唐顺之思想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二人在文论主张上的差异,“从‘文以载道’和‘文必有法’”[17]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让归有光的文学观研究更加丰富和深刻。

由本文以上论述可见,归有光的文学观已经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但深入的学术研究还留有较大的空间:第一,在归有光文学观的内容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文学观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仍有不恰当不全面之处,这个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 第二,在归有光的文学观对后世的影响研究方面,研究者们大多只说明了对某个流派的影响, 对某个文人的影响,而缺少论述对整个时代文坛的影响的研究。第三,在归有光的文学观与其他学者文学观的比较研究方面,研究者们将归有光与国外古文学家和同时代文人进行了比较,而缺少与前代文人的比较。

 

参考文献:

[1]刘鸿达.归有光文论思想述评[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5(2):66-68.

[2]贝京.归有光文学观研究[J].中国文学研究,2007(3):37-41.

[3]吴永萍.归有光的“至情论”及其散文创作[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37- 40.

[4]李家骧.归有光的散文理论[J]. 台州师专学报,2002(2):11-16.

[5]李雅兰.归有光之文学思想态势[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4):31-34.

[6]张文君.归有光文学创作心态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154-156.

[7]高春花.归有光散文与庄子关系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1):35-38.

[8]朱志先.明代“《史》《汉》《风》”与归有光著 述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9):23-27.

[9]贝京.归有光《史记》评点研究[J].中国文学研究,2005(2):49-53.

[10]吴正岚.归有光的文学思想与欧阳修经学的关系[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3):106-115.

[11]黄湘金.归有光与心学关系初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4-78.

[12]鲍红.归有光与桐城派的渊源关系[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56-60.

[13]金云琴.论归有光古文思想对桐城派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7(3).

[14]谢雪花.归有光对汪曾祺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06-107.

[15]夏元明.汪曾祺与归有光[J].河北学刊, 2002(11):94-97.

[16]文基连.朝鲜古文家金泽荣与归有光的比较研究[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国外文学(季刊), 2000(1):106-109.

[17]张鹏.归有光与唐顺之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8).